奇亿

沈家宏:遇孩子问题必讲的“三件套”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关于奇亿

你的位置:奇亿 > 关于奇亿 >

沈家宏:遇孩子问题必讲的“三件套”

发布日期:2024-06-07 23:59    点击次数:129

文稿:剑青 编辑:明燕

近期,沈老师开展了多场亲子类主题的直播专场。

直播间的观众包括家长们、心理老师以及咨询师等,大家齐聚一堂,围绕着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评论区,众多正在经历孩子成长阶段的父母们积极交流互动,纷纷提出了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和困惑。

这些关于孩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手机成瘾,过度玩游戏,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2、孩子出现厌学,学习动力不足;

3、孩子无法与父母好好沟通;

4、做事拖延,总是等到最后才完成;

5、青春期叛逆,不听话等;

沈老师在回答这些提问的家长后,在给到落地方案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回归到三件事情上,你知道哪三件事情吗?

我相信经常看沈老师直播的父母们,可能不陌生沈老师的这三件事:

吃的碗筷自己刷;

房间卫生自己搞;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我们也将这三件事称为“三件套”。

沈老师也曾说:这三件事就像三服药,不服很难有效。

所以这“这三件套”非常重要,或许孩子的许多问题都与孩子没办法做到这“三件套”有关,那今天就和你聊一聊这“三件套”为什么这么重要。

01

这“三件套”能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其实现在孩子的很多问题,例如学习问题、游戏问题、拖拉问题等,其根源都可以指向责任感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试想一下为什么父母们不敢像孩子一样不去工作或者通宵达旦玩游戏?

因为父母有责任感。

什么是责任感呢?

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承担起自己所负的责任,并因此能够相应地遵守规则和履行义务。

责任感最基本的是对自己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了,那么孩子才能对他人、家庭、集体、国家和社会负责,而这“三件套”就是最基本的孩子对自己负责需要做的事情。

02

这“三件套”是帮助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文化下的父母可能会答:孩子是用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养儿防老的等等。

基于这样的思想和观念,那么,孩子便容易成为成全父母和家族的工具,那么孩子也很难活出自我,这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作为生命的延续,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下逐渐成长,学习各种本领,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父母的任务是赋予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建立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则以及承担个人责任。

在爱的陪伴下,孩子成长为有准备、有能力的个体。

基于这两点来看,父母培养孩子的深远目的,旨在赋予他们脱离父母羽翼的能力,锻造其独立自主的品格,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中稳健前行,活出精彩人生。

而要做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父母将孩子社会化。

什么是社会化呢?

社会化,就是把刚生下来的一个自然状态的婴孩,教化或养育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的人。

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够在他们成人之后适应社会,才能在社会有生存能力。

对孩子社会化很重要的一点,是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包括生活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的社会化。

也就是需要回归到沈老师的“三件套”上,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务。

03

这“三件套”能够帮助孩子和父母分离、分化。

在上一点我们讨论了父母养育孩子的目的是将孩子社会化,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那么做到这一点,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自己分离和分化。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帮助孩子做到分离和分化是很困难的。

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不鼓励分离,而是鼓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那份亲密无间的感觉。

此外,在中国,对于理想父母形象的塑造往往过于倾向于强调奉献、牺牲和全面包办。

这种观念下,父母们被期待为孩子的每一个细节操心,为他们铺设未来之路,这样的父母往往被视为楷模。

然而,这种倾向导致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父母过度参与孩子的事务,过度承担责任,从而剥夺了孩子们面对挑战、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机会。

这种过度包办和操劳不仅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空间,也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显得无力应对。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这种对好父母形象的过度理想化描绘。

鼓励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教会他们独立面对生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那些存在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在父母过度包办的环境中长大,没有机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孩子。

而沈老师的这“三件套”意在强调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和自己分离和分化,还可以延展到两个方面:

第一要分清哪些事是属于孩子的事,哪些事是属于父母的事;

第二个父母要做到父母的事情父母负责,孩子的事情孩子负责。

而这“三件套”就是孩子需要为自己负责的最基本的事情,但也不仅仅是这三件事,所以它能够帮助孩子与父母更好地分离和分化。

04

这“三件套”是在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全面认识和反思,它对于个体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们有自我意识时,他们能够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除了了解他们作为一个人是谁外,自我意识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解码他们的情绪如何影响他们所做的事情。

以下是自我意识的许多好处:

更高的情商水平

感同身受、更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的能力

更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做出更好决定的能力

更牢固的关系

更好的领导能力

但是一项研究表明,仅有大约10%至15%的个体能够展现出深刻的自我意识。

这一发现令人警醒,因为现代社会中,我们目睹了越来越多人似乎正在逐渐丧失这一珍贵的品质。

自我意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内心成长,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基石。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世界中。

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许多事务都能通过算法和智能系统快速处理,无需我们过多地思考和介入。

这种自动化的思维方式,虽然带来了便利,却也无形中削弱了我们的自我意识。

我们越来越依赖外部信息和系统,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和真实的自我。

例如很多孩子沉迷网络,在网络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因此,我们需要多鼓励自己和孩子关注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而沈老师的“三件套”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的一种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成为有效问题的解决者。

当他们想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慢慢建立,便不会太依赖父母了。

05

这“三件套”意在强调父母需要信任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父母对孩子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他们怀疑孩子能否妥善处理个人事务,并有效地自我管控。

这种不信任的根源往往在于父母内心深处的一个逻辑和假设:若他们放松对孩子的管控,孩子就可能会走向堕落,放纵自我。

这种心态构成了管理孩子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信任缺失。

遗憾的是,许多孩子的成长问题往往是由这种不被父母信任的氛围所引发的。

举例来说,当父母不信任孩子,坚信一旦放手,孩子就会失去控制,这种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孩子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无法自我管理,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管,我就会失控。

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会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促使他们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厌学、拒学、网瘾、抑郁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往往与这种不信任的亲子关系紧密相连。

沈老师经常问那些前来询问孩子问题(网瘾、厌学拒学、学习动力不足等)的父母:

你的孩子做家务吗?

许多父母如实回答,几乎不做。

沈老师就会语重心长地告诉父母做好这“三件套”非常重要,要交给孩子。

为什么那些孩子能够不做家务,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够做好。

例如孩子吃饭,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许多父母都需要干涉,害怕孩子饿坏。

这背后给孩子传达了三个信念是:父母不信任我;我在为父母吃饭;有人会承担我的部分,我自然不用再承担了。

所以沈老师的这“三件套”也在强调父母需要信任孩子。

所以,信任孩子很重要。

沈老师曾说:父母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基本上都不太会辜负父母的信任,他们往往会做一些让父母信任的事情。

这意味每个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好他们自己,以及他们自己的事情。

写在最后

沈老师的“三件套”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上讲了五点,但不仅限于以上五点。

倘若那些被父母视为有困扰的孩子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三件套”,必将带来显著的转变和进步。

他们将能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并逐步从父母那里慢慢分离分化出来,活出自我。

然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父母需要明确一个基调: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这“三件套”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其次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将属于他们的事情交还给他们处理,只要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务,坚决不代劳。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更加自信、独立。

感谢阅读,愿父母的孩子们都越来越好!



首页 | 关于奇亿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Powered by 奇亿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